数据标准体系建设

业务属性包括中文名称、业务定义、业务规则等,技术属性包括数据类型、数据格式等,管理属性包括数据定义者、数据管理者等。用以确保各种重要信息在共同使用和交换中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是数据质量管理的基础。

所属行业

御数坊

案例介绍

引言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为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数据治理,提高数据质量,发挥数据价值,提升经营管理能力,于2018年5月21日颁布了《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指引》,共7章55条。其中与数据标准、数据字典、数据共享、数据质量及数据指标等数据管控平台建设相关的有12条法规条文,数据标准体系的建立是数据治理中的基础性工作。今天和大家探讨一下如何建立数据标准体系并且持续维护和管理数据标准。



数据标准定义

       2014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金融行业标准:《银行数据标准定义规范》,对数据标准定义和内容作了规范:“数据标准是对数据的表达、格式及定义的一致约定,包含数据业务属性、技术属性和管理属性的统一定义”。


       业务属性包括中文名称、业务定义、业务规则等,技术属性包括数据类型、数据格式等,管理属性包括数据定义者、数据管理者等。用以确保各种重要信息在共同使用和交换中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是数据质量管理的基础。


数据标准体系建设前提条件

1.构建数据标准管理组织

       数据标准体系建设需要得到企业高层的重视和支持,更需要企业的所有部门共同参与。形成高层决策、数据标准管理部门统筹、各部门参与的数据标准管理的长效机制。其中高层是数据标准化工作的最高决策机构,数据标准化工作小组负责组织推动企业数据标准化工作。


2.制定数据标准管理制度

        制定相关数据标准管理办法、细则等,从制度层面明确了在标准化工作中相关方的职责,建立了数据标准制定与发布、落地执行流程、变更与复审机制,使数据标准在机制上得到保障。



标准体系建立过程

       企业在进行数据标准制定和维护的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困惑是:到底哪些数据要定义数据标准?


       从业务领域出发,挖掘各个业务领域的数据治理需求,在有需求、有目标、有驱动力的前提下,企业按组织推进标准化工作。只有业务部门的深入参与识别出业务自身需求才能做好标准的治理。


       从核心数据开始,如外部监管要求、多个系统共用、企业数据分析类数据等,循序渐进的制定数据标准。


       按系统进行标准落标,建立了数据标准体系后,按企业核心系统推动数据标准落地应用,在需求流程中实施数据标准的强管控。而技术部门使用标准化的数据字典进行建模,实现数据字典标准化管理及应用,进而规范数据标准。对于新建系统与重构系统,应采用落标策略;而对于存量系统,可采用升标策略,不断增加数据标准。


       按数据标准进行数据质量检核。针对数据治理过程中发现的重点、重要的数据质量问题,例如监管数据质量问题、数据多口径问题、数据低时效问题等,通过数据标准中的业务规则、值域、数据类型、数据格式等配置数据质量检核规则,从源头消除数据不规范等问题,进而达到提升数据质量的目的。


数据标准规范的分类

       在数据管理部门进行针对各种数据项的标准化过程中,结合实际工作情况,一般可以将标准规范分为两类,一种是基础数据标准,一种是指标数据标准,以两类细分规范来进行更进一步的管理,为后续的各种数据管理工作提供便利。


(一)基础数据标准,基础标准是基于业务开展过程中直接产生的数据,未经过加工和处理的基础业务信息制定的标准化规范。


(二)指标数据标准,指标标准是指按使用场景分类,针对为满足内部分析管理需要以及外部监管需求,对基础类数据加工产生的指标数据制定的标准化规范。


       基础数据标准和指标数标准根据各自业务主题进行细分,应尽可能涵盖企业的主要业务,并且覆盖企业生产系统中产生的所有业务数据。以银行为例,基础数据标准分为客户数据标准、产品数据标准、协议数据标准、渠道数据标准、交易数据标准、财务数据标准、公共代码数据标准、机构员工数据标准、地域地点数据标准等。指标数据标准包括监管合规指标、客户管理指标、风险管理资产负债指标、营销管理指标、综合经营指标等。  


银行业典型基础数据标准和指标数据标准分类如图: 


       数据标准的内容是在开展业务过程中所涉及的数据的特性。数据标准定义框架规定了数据标准的业务属性信息、技术属性信息、管理属性信息,可应用在企业的数据管控相关领域。

数据标准定义框架如图:



       业务属性包括中文名称、英文名称、标准别名、业务定义、业务规则、代码编码规则、值域、标准依据、敏感度、相关标准、与相关标准的关系。


       技术属性包括数据类型、数据格式。


      管理属性包括标准编号、标准主题、数据制定人、标准定义部门、标准管理者、数据使用者、业务应用领域、使用系统、标准大类、标准子类、标准状态。


       数据标准定义框架中的每个具体属性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是必须的,这些属性被分为必选、条件选、可选几种约束类型。属性的约束类型由数据管控需求和环境决定,同一属性,在不同发展时期,可以有更严格或者更宽松的约束类型。例如管理属性中的“标准管理者”,根据当前数据管控环境规定为可选,未来可根据业务发展需求规定为更严格的条件选或者必选。


建设数据标准管理平台

       数据标准管理平台为数据管理人员集中管理、展示和查询数据标准的综合性管理系统。数据标准管理平台的建设,必须符合数据标准管理的相关办法,落实数据标准管理相关人员的职责,固化数据标准管理的流程规范。是企业数据标准制定、发布、管理、查询、执行的系统载体。数据标准管理平台提供保存和处理数据标准内容,提供统一的数据标准管理与标准执行分析功能,为日后的企业各系统的数据标准化工作提供基础。


结语

       以上是笔者对在做数据标准化项目工作对数据标准体系的理解和自己的总结,数据标准化工作开展的企业中,绝大多数银行因为业务系统过多,数据标准制定方法都是结合外部标准和监管要求以及同业实践,在咨询公司积累的初版基础上进行修改和添加。对于一些系统比较少的企业笔者建议应先做数据资产梳理,编制数据资产目录,全面梳理企业内部业务范围和流程,以及伴随流程运转过程中产生的数据项,对数据项进行分类归并,进而提炼数据标准。本文对于数据标准化方法论没有过多描述,有需要的也欢迎进一步沟通和交流。